如何解读土壤墒情监测仪提供的数据?
【JD-GTS05】,【智慧农业设备十年厂家,土壤墒情监测站我们更专业】。
解读土壤墒情监测仪提供的数据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:
水分含量数据:
绝对值:直接反映当前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数值。一般以百分比表示,例如 20%表示土壤中水分占土壤总体积的 20%。
与作物需求对比: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土壤水分的需求不同。需了解所监测作物此时的适宜水分范围,判断当前水分是否充足或过多。
趋势分析:观察一段时间内水分含量的变化趋势。如果持续下降,可能需要灌溉;若持续上升,需检查排水情况。
温度数据:
影响种子萌发:低温可能延迟种子发芽,高温可能影响种子活力。
根系生长: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助于根系正常生长和吸收水分养分。
微生物活动:温度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和分解作用。
电导率数据:
反映土壤盐分:电导率高通常表示土壤盐分含量高,可能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,如导致烧苗。
灌溉水质量评估:如果电导率突然升高,可能是灌溉水带来了过多盐分。
其他数据(如 pH 值等):
pH 值:判断土壤酸碱性。酸性或碱性过强的土壤可能需要进行改良,以适应作物生长。
结合土壤质地:例如,砂土保水能力差,相同水分含量下,其实际墒情可能不如黏土。
例如,监测仪显示某块麦田的土壤水分含量为 15%,而小麦当前生长阶段适宜的水分范围是 18% - 22%,这表明土壤墒情不足,需要及时灌溉。又比如,电导率数据突然从 500 μS/cm 上升到 1000 μS/cm,同时发现近期灌溉水的来源发生了变化,可能是新的水源带来了较多盐分,需要调整灌溉水源或采取排盐措施。再如,土壤温度持续低于 10℃,而此时正是春播时期,可能需要采取覆盖保温等措施来提高土壤温度,促进种子萌发。
邮件联系我们:176928329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