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山东竞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!
销售咨询热线:
15666889252
Article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生态农业气象观测站一般建在农田哪个位置?选地方有讲究吗?

生态农业气象观测站一般建在农田哪个位置?选地方有讲究吗?

更新时间:2025-09-01浏览:6次

  【JD-NQ10】【竞道科技智慧农业设备专业厂家,高标准农田气象环境监测设备不同型号,不同参数支持定制,欢迎垂询问价!】。

  对种玉米、小麦的农民来说,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站可不是 “只报天气的机器",而是能根据两种作物的生长规律,精准提供 “定制化数据" 的 “种植参谋"—— 从播种到收获,每个关键阶段都能拿到实用数据,帮着避开风险、提高产量。

  先看种小麦时能拿到的 “关键数据"。小麦从播种到成熟,每个阶段对环境的需求都不一样,观测站的数据能精准 “对接" 这些需求。播种期,农民最关心 “啥时候种最合适",观测站能提供 “5 厘米土壤温度" 和 “土壤湿度" 数据:比如当 5 厘米土壤温度连续 3 天稳定在 10-12℃,且土壤湿度在 60%-70% 时,就会提醒 “适合播种",避免因温度太低导致出苗慢、或土壤太干导致缺苗断垄。要是遇到播种期干旱,观测站还会实时监测土壤墒情,告诉农民 “土壤湿度已低于 50%,需灌溉后再播种",保证小麦一播全苗。

  到了小麦返青拔节期,这是长茎秆、孕穗的关键阶段,观测站的 “积温数据" 和 “降水数据" 就派上了用场。积温能反映小麦生长的 “热量积累情况"—— 如果积温比往年同期低,观测站会提醒 “生长速度慢,可适当追施氮肥促进生长";要是积温过高,又会预警 “可能提前拔节,易遭后期霜冻"。而降水数据则能帮农民判断是否需要浇水:比如连续 15 天无有效降水,土壤湿度低于 65%,观测站会推送 “需灌溉补水,每亩浇水 30 立方米",既满足小麦生长需水,又不会因浇水过多导致倒伏。

生态农业气象观测站

  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是决定产量的 “黄金期",观测站的 “空气湿度"“光照时长" 和 “风速" 数据尤为重要。扬花期若空气湿度持续高于 85%,观测站会预警 “易发生赤霉病,需及时喷施杀菌剂";灌浆期若每天光照时长不足 6 小时,会提醒 “光合作用弱,可适当疏除下部老叶,增加通风透光";要是遇到超过 3 级的大风,还会发出 “防倒伏预警",让农民提前喷施抗倒伏药剂,避免麦穗成熟前被风吹倒。

  再说说种玉米时观测站提供的 “实用数据"。玉米是喜温、喜光照的作物,观测站的数据能帮农民 “踩准" 生长节奏。播种期,观测站会重点监测 “10 厘米土壤温度"—— 当温度连续 5 天稳定在 12℃以上,且土壤湿度在 70% 左右时,就是最佳播种期,这数据能避免农民因 “凭经验早播" 导致种子烂种,或 “播得太晚" 影响后期成熟。要是播种后遇到低温,观测站还会实时跟踪土壤温度,提醒 “温度低于 10℃,需覆盖地膜保温,防止幼苗冻伤"。

  玉米大喇叭口期是需水需肥的 “高峰期",观测站的 “土壤肥力数据" 和 “降水预测数据" 能帮农民精准管理。土壤肥力数据会显示土壤中氮、磷、钾的含量 —— 若氮含量低于标准值,会建议 “每亩追施 20 公斤尿素";若磷钾不足,会提醒 “补充复合肥,促进根系发育"。而降水预测数据更关键:如果预计未来 7 天有 30 毫米以上降雨,观测站会建议 “暂时不浇水,利用自然降雨";若预测无雨,且土壤湿度低于 60%,则会催促 “赶紧灌溉,避免因缺水导致雄穗、雌穗发育不良"。

  玉米灌浆期到成熟期,观测站的 “昼夜温差数据" 和 “霜冻预警数据" 能保障产量和品质。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积累淀粉,观测站会记录每天的温差 —— 若温差持续低于 5℃,会提醒 “光合作用产物积累少,可通过喷施叶面肥提升品质";临近成熟时,观测站会密切监测夜间温度,一旦预测有霜冻,会提前 3-5 天发出预警,让农民 “及时收获已成熟的玉米棒,或给未成熟的玉米田搭建防风障",避免霜冻冻伤籽粒,导致产量下降、品质变差。

  不管是种玉米还是小麦,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站提供的数据都有个共同点:不是 “冷冰冰的数字",而是 “带指导意义的建议"。比如数据里不仅会显示 “土壤湿度 55%",还会明确写 “玉米当前阶段适宜湿度 60%-75%,建议每亩浇水 25 立方米";不仅会说 “未来有霜冻",还会告诉 “可采取覆盖秸秆、熏烟等措施防霜"。对农民来说,这些数据就像 “种地的说明书",让种玉米、小麦不再 “靠感觉",而是 “靠科学",这也是为啥越来越多农户离不开它的原因。


 

邮件联系我们:1769283299@qq.com

扫一扫,关注微信服务号
©2025 山东竞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鲁ICP备20021226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