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山东竞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!
销售咨询热线:
15666889252
Article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GNSS边坡监测系统在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警中的实践

GNSS边坡监测系统在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警中的实践

更新时间:2025-09-05浏览:18次

  【JD-WY2】【竞道科技地质灾害监测设备,北斗定位高精度监测,提前预警,守护地质安全!多规格多型号,厂家直发,更多优惠,欢迎垂询问价!!!】。

  GNSS 边坡监测系统在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警中的实践

  一、露天矿边坡监测的特殊性与挑战

  露天矿作为典型的大型人工开挖工程,其边坡具有高度大、范围广、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,且受爆破作业、矿石开采、降雨渗透等因素影响,边坡岩体易发生渐进式变形,一旦失稳将引发滑坡灾害,不仅会导致设备损毁、生产中断,更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。与公路、铁路边坡相比,露天矿边坡监测面临三大核心挑战:一是边坡动态变化频繁,爆破震动会导致岩体瞬时位移,需监测系统具备高采样率以捕捉瞬时变形;二是作业环境恶劣,粉尘浓度高、电磁干扰强,对监测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要求严苛;三是监测范围广,单个露天矿边坡长度常达数千米,需实现大范围、高密度的监测覆盖,传统人工测量手段难以满足实时性与连续性需求。

  在此背景下,GNSS 边坡监测系统凭借全天候、高精度、实时连续的技术优势,成为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警的核心技术手段,可有效弥补传统监测方法的短板,为露天矿安全生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。

GNSS 边坡监测系统

  二、露天矿 GNSS 边坡监测系统的定制化设计

  针对露天矿的特殊需求,GNSS 边坡监测系统需进行定制化开发,重点围绕硬件选型、布设方案与预警机制三方面构建:

  (一)抗干扰硬件架构

  硬件系统采用 “多模 GNSS 接收机 + 高增益抗干扰天线 + 工业级数据传输终端" 的配置。接收机支持北斗、GPS、伽利略多系统融合定位,采样率提升至 10Hz~20Hz,可精准捕捉爆破引发的瞬时微位移;天线选用防尘、防腐蚀的高增益扼流圈天线,搭配金属屏蔽罩减少电磁干扰,确保在粉尘弥漫、机械轰鸣的矿场环境中稳定接收信号;数据传输终端采用 “5G + 工业以太网" 双模传输,5G 网络满足偏远矿区的数据实时回传需求,工业以太网则实现与矿山生产调度系统的无缝对接,便于数据共享与协同决策。此外,设备供电采用 “太阳能 + 锂电池 + 柴油发电机备份" 模式,适应露天矿无稳定市电、昼夜温差大的环境,保障系统全年连续运行。

  (二)分层式布设方案

  结合露天矿边坡 “台阶式" 开挖特征,采用 “基准站 + 监测站 + 复核站" 的分层布设方案:在矿场周边稳定基岩区域布设 1~2 个基准站,用于提供高精度差分定位基准,消除电离层、对流层延迟误差;在边坡各台阶平台、坡顶及坡脚关键区域,按 50~100 米间距布设监测站,重点覆盖爆破作业区、地下水富集区等风险点;在边坡中部变形敏感区域增设复核站,采用双机备份模式,避免单点设备故障导致的数据缺失。布设过程中,所有设备均安装在 3 米高的钢结构支架上,避开矿用卡车通行路线与爆破影响范围,同时配备防雷接地装置,抵御露天矿常见的雷雨天气干扰。

  (三)分级预警机制

  基于露天矿边坡变形规律,建立 “三级预警" 机制:一级预警(蓝色)对应边坡日均变形速率 0.5mm~1mm,系统自动推送提醒信息至矿场安全管理部门,启动加密监测;二级预警(橙色)对应日均变形速率 1mm~3mm,触发声光报警,调度中心通知作业区域人员、设备撤离至安全区域,并暂停爆破作业;三级预警(红色)对应日均变形速率超 3mm 或单次爆破后位移超 5mm,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,封闭边坡作业面,组织全面排查与加固处理。预警阈值通过矿场历史变形数据与数值模拟计算确定,确保预警的科学性与准确性。

  三、实践应用案例:某大型露天铁矿的监测实践

  以我国北方某大型露天铁矿为例,该矿边坡最大高度达 120 米,共分为 8 个开采台阶,历曾发生 3 次小型滑坡事故,严重影响生产进度。2023 年,该矿引入 GNSS 边坡监测系统,布设 1 个基准站、22 个监测站与 3 个复核站,实现全边坡覆盖监测,监测周期为 12 个月。

  系统运行期间展现出显著实践效果:一是监测精度与稳定性达标,水平位移精度 ±2mm,垂直位移精度 ±3mm,数据有效率达 99.2%,即使在爆破作业时段,设备仍能稳定采集数据,成功捕捉到爆破后边坡 0.8mm~1.2mm 的瞬时位移;二是提前预警边坡风险,运行第 8 个月,15 号监测站(位于第 5 台阶爆破区附近)日均变形速率从 0.6mm/d 升至 2.1mm/d,系统触发二级预警,矿方立即暂停该区域作业,组织地质人员现场核查,发现台阶岩体出现 2 条长度约 5 米的横向裂缝;三是指导应急处置,基于系统提供的变形趋势数据,矿方采用 “锚杆 + 锚索 + 喷浆" 的联合加固方案,加固后 15 号监测站变形速率回落至 0.3mm/d 以下,边坡恢复稳定,避免了一次可能造成千万元损失的滑坡事故。

  此外,系统还与矿场生产调度系统实现数据联动,当监测数据异常时,调度系统自动调整开采计划,减少对高风险区域的扰动,实现 “监测 - 预警 - 处置" 的闭环管理,全年该矿边坡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 100%,开采作业效率提升 8%。

  四、实践中的问题与优化方向

  尽管 GNSS 边坡监测系统在露天矿实践中成效显著,但仍存在两方面不足:一是天气下信号稳定性待提升,冬季暴雪覆盖天线时,会导致信号遮挡,数据中断时长最长达 4 小时;二是多源数据融合不足,当前系统仅依赖 GNSS 数据,未与边坡渗压监测、应力监测数据联动,难以全面评估边坡稳定性。

  未来优化可从两方面推进:一是升级硬件防护,为天线加装自动除雪装置与加热系统,避免冰雪遮挡,同时研发粉尘自动清洁功能,减少粉尘对信号接收的影响;二是构建多源数据融合平台,整合 GNSS 位移数据、渗压数据、应力数据,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综合稳定性评估模型,进一步提升预警的准确性与前瞻性,助力露天矿边坡安全管理向 “主动预防" 转型。

  五、实践总结

  GNSS 边坡监测系统通过定制化设计,能够有效适配露天矿恶劣的作业环境与复杂的监测需求,在稳定性预警中发挥 “监测精准、预警及时、处置高效" 的核心作用。上述露天矿实践案例证明,该系统不仅能降低边坡灾害风险,更能保障生产连续性,为露天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,具备在全国大型露天矿推广应用的价值。


 

邮件联系我们:1769283299@qq.com

扫一扫,关注微信服务号
©2025 山东竞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鲁ICP备20021226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