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JD-GQX8】【交通气象环境监测设备厂家,选竞道科技,十余年行业经验!厂家直发,更具性价比!支持参数定制,支持贴牌发货!欢迎询价!】
交通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对道路维护有多大作用?
道路维护是保障通行安全的关键环节,而暴雨冲刷导致的路面坑洼、冬季结冰引发的桥面损坏、高温暴晒造成的沥青老化,这些常见的道路病害,背后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。交通自动气象站所采集的实时与历史气象数据,正成为道路维护的 “智慧参谋",从 “被动修补" 转向 “主动预防",从 “经验判断" 转向 “数据驱动",大幅提升了维护效率与精准度,为延长道路使用寿命、降低养护成本提供了核心支撑。
其数据能助力 “预防式养护",提前规避病害风险。传统道路维护多是 “见病修病",待路面出现裂缝、坑洼后才开展修补,不仅影响通行,还会增加养护成本。而交通自动气象站的实时数据,能提前捕捉病害形成的 “气象信号",让维护工作前置。例如,当气象站监测到某路段连续 3 天降雨量超 50mm,且路面积水时间超过 4 小时,维护部门可预判该区域路面基层可能因积水软化,提前安排人员巡查,对路基薄弱点进行加固,避免后续出现坑洼;若监测到夏季路面温度持续超过 60℃,且紫外线强度达高等级,可预判沥青路面易出现车辙、推移,提前对重点路段喷洒抗老化养护剂。某省高速养护部门依托气象站数据开展预防养护后,路面早期病害发生率下降 42%,年度养护成本降低近 30%,充分体现了数据的前置价值。
数据能实现 “精准化作业",避免资源浪费。道路维护需根据不同气象条件调整作业方案,盲目操作不仅效果不佳,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。交通自动气象站的细分数据,为精准作业提供了依据。以冬季除冰雪为例,若气象站监测到路面温度为 - 2℃、湿度 85% 且无降雪,说明路面易形成暗冰,维护部门可针对性喷洒融雪剂,无需大规模撒布;若监测到降雪量达 5mm/h、风速小于 3m/s,可判断积雪易堆积,需调配铲雪车与融雪剂联合作业,且根据不同路段的温度差异(如桥梁温度比路面低 3-5℃),在桥梁区域增加融雪剂用量。此前某城市公路养护中,因未参考气象数据,曾在无结冰风险的路段过量撒布融雪剂,导致路面腐蚀加速;引入气象站数据后,融雪剂使用量减少 25%,路面腐蚀问题得到有效控制。此外,在路面灌缝作业中,气象站监测的空气湿度数据至关重要 —— 当湿度低于 60% 时作业,灌缝材料黏结性更强,若湿度超标强行作业,易出现密封失效,数据支撑让这类作业的一次合格率从 75% 提升至 98%。
数据能优化 “应急处置",减少病害扩大。暴雨、台风等天气常引发道路突发病害,如边坡滑坡、路基坍塌,应急处置的及时性直接影响病害危害范围。交通自动气象站的实时预警数据,能为应急响应争取时间。当气象站监测到某山区路段 1 小时降雨量达 40mm,且土壤含水量超饱和,可预判该区域易发生边坡滑坡,维护部门可提前在坡脚堆筑沙袋,设置警示标志,并调配挖掘机等设备待命;若监测到台风风力达 10 级,可预判路侧护栏、交通标志易受损,提前对薄弱设施进行加固,避免台风过后大规模修复。2023 年台风 “杜苏芮" 影响期间,某沿海高速依托气象站提前 6 小时发出预警,养护部门据此加固了 12 处路侧护栏、5 个高杆广告牌,台风过后仅 1 处护栏轻微受损,较往年同类台风灾害减少 80% 的应急修复工作量,极大缩短了道路中断时间。
数据还能支撑 “长期规划",提升道路抗风险能力。道路养护不仅要应对当下病害,还需在道路设计、改造中融入气象考量,交通自动气象站的历史数据为此提供了重要参考。通过分析某路段近 10 年的降雨数据,可明确该区域年均暴雨天数、最大降雨量,在道路改造时针对性提升排水系统标准;结合历年冬季低温天数、温度,可选择更耐冻的路面材料;根据夏季高温时长、强风频率,优化路肩加固方案与绿化树种选择。例如,某新建高速公路参考沿线气象站 20 年历史数据,将易积水路段的排水管道直径从 80cm 增至 120cm,选用抗冻性更强的 SBS 改性沥青,通车后 3 年内未因气象因素出现重大病害,较同期建设的其他高速,养护频次减少 50%。
从预防病害到精准作业,从应急处置到长期规划,交通自动气象站的数据贯穿道路维护全周期,不仅改变了传统养护 “凭经验、靠运气" 的模式,更让维护工作变得更高效、更经济、更具前瞻性。随着智慧交通的发展,这些数据还将与道路检测设备、养护管理系统深度融合,进一步释放价值,成为守护道路安全与寿命的 “核心资产"。
邮件联系我们:176928329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