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JD-DM1】【地埋式积水监测设备选竞道科技,十余年厂家,高精度,长续航,为您守护交通安全!】
市政防汛靠什么?内涝积水监测站真的好用吗?
每到汛期,城市内涝就成了市政管理的 “老大难":街道积水漫过脚踝、地下车库被淹、交通陷入瘫痪,不仅影响市民正常生活,还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与安全隐患。面对来势汹汹的汛情,市政防汛究竟该依靠什么?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内涝积水监测站,逐渐成为防汛体系的核心力量,它到底好不好用?能否真正破解内涝治理难题?答案藏在其对防汛工作的赋能中。

内涝积水监测站的 “好用",首先体现在打破了防汛监测的 “信息盲区" 。过去,市政部门监测内涝主要依赖人工巡查与市民反馈,不仅覆盖范围有限,还存在严重滞后性 —— 等巡查人员发现积水超标,往往已造成交通拥堵;等市民上报险情,部分区域可能已出现人员被困。而内涝积水监测站通过 “定点布控 + 全面覆盖" 的模式,在城市易涝点(如低洼路段、地下通道、下穿隧道)精准布设设备,每台设备都搭载高精度水位传感器、雨量计与视频监控模块,能实时采集积水深度(精度 ±1mm)、积水蔓延速度、降雨量等关键数据,甚至可通过视频画面直观查看现场情况。比如某市中心的下穿隧道,监测站能在降雨初期就捕捉到积水变化,当水位达到 10cm 时立即上传数据,比人工巡查提前 15-20 分钟发现风险,为防汛处置争取了宝贵时间。
更重要的是,监测站能为防汛决策提供 “数据支撑",避免 “盲目应对" 。传统防汛中,市政部门往往因缺乏精准数据,只能采取 “大水漫灌" 式的处置方式 —— 不管积水严重程度,一律调配大量人员与设备前往现场,既浪费资源,又可能因处置重点不清导致效率低下。而内涝积水监测站会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市政防汛指挥平台,平台搭载的 AI 分析系统能快速对数据进行处理:结合历史内涝数据,判断当前积水属于 “轻度"“中度" 还是 “重度";联动城市排水管网数据,分析积水消退的预计时间;甚至根据周边人口密度、交通流量,评估内涝可能造成的影响。去年汛期,某市因暴雨导致多个路段积水,监测站实时上传的数据显示,老城区某路口积水达 30cm 且仍在快速上涨,而新城区某路段积水仅 5cm,防汛指挥平台据此精准调配资源 —— 优先派遣抽水车与抢险人员前往老城区,新城区则安排人员现场值守即可,既高效处置了险情,又避免了资源浪费。
内涝积水监测站的 “好用",还体现在构建了 “监测 - 预警 - 处置" 的防汛闭环 ,让防汛从 “被动应对" 转向 “主动防控"。当监测站发现积水超标时,系统会自动触发分级预警:积水 10-20cm 时,向周边市民推送短信预警,提醒 “尽量绕行该区域";积水 20-30cm 时,联动交通部门在路段入口设置隔离栏,禁止车辆通行;积水超 30cm 时,立即向防汛抢险队伍发送调度指令,同步启动周边排水泵站的强排模式。同时,监测站还能实时跟踪积水消退情况,当水位降至安全阈值后,及时反馈给指挥平台,便于解除交通管制、恢复市民正常出行。比如某次强降雨中,某市一条主干道积水超 25cm,监测站触发预警后,防汛队伍 10 分钟内抵达现场,通过抽水车与泵站联动作业,2 小时内将积水排净,比传统处置方式缩短了近一半时间。
如今,内涝积水监测站已成为市政防汛的 “标配",它不仅解决了传统防汛中 “看不见、判不准、反应慢" 的问题,还通过科技赋能让防汛工作更精准、更高效。随着监测站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,以及与城市智慧防汛体系的深度融合,未来城市抵御内涝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,市民也能在汛期更安心、更放心。
邮件联系我们:1769283299@qq.com
扫一扫,关注微信服务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