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JD-NJD50】【交通能见度气象监测设备选竞道科技,十余年行业经验,精度更高,操作更智能,服务更专业!厂家直发,支持定制,更多优惠欢迎询价!】
优化交通安全气象站安装布局提升监测效率的方法
优化交通安全气象站的安装布局,需结合路段风险等级、地形特征、气象灾害类型等因素,通过科学规划点位密度、精准选址避干扰、分级布设适配需求等策略,构建全覆盖、高精度的监测网络,具体方法如下:
分级设定间距,聚焦风险加密布点。采用 “普通站 + 局地站" 分级布局模式,平原微丘路段的全要素普通站间距设为 20 - 40km;山岭重丘等复杂地形缩短至 10 - 20km。针对特殊灾害路段重点加密,团雾多发区每 2 - 3km 布设能见度单要素站,冬季易结冰路段每 5km 布设路面状况站,强横风频发的大桥、山谷路段则每 1km 加密风速监测点,确保高危天气数据无遗漏。

精准选址避扰,保障数据代表性。站点需选在视野开阔、坡度小于 5° 的区域,远离广告牌、高大林木等遮挡物 10 米以上,避免气流扰动和杂光干扰。避开塌方、低洼积水等不良地质区域,若高危路段存在地质隐患,可通过工程加固调整布设位置。同时依托收费站、服务区等基础设施,既保障供电通信条件,也便于后续运维。
锚定特殊路段,针对性布设站点。跨海大桥在主跨、桥塔等侧风高发区高密度布点,搭配高处激光测风雷达构建立体监测网;隧道出入口、立交枢纽等气流多变路段,同步布设能见度与路面传感器,捕捉进出隧道的气象参数突变。背阴坡等易结冰区域,将传感器安装在路面上方 3 米处,精准捕捉路面温度与结冰状态。
规范设备安装,提升监测精准度。统一传感器安装标准,风速风向传感器离地高度不低于 3.5 米,能见度传感器采样区中心点距路面 3 米,避免路面扬尘影响数据。设备采用金属屏蔽外壳,站点加装符合标准的防雷装置,接地电阻控制在 4 欧姆以内。在海洋盐雾、北方严寒等区域,选用适配环境的防腐、防寒设备,防止环境导致监测失效。
联动现有站点,构建协同监测网络。整合沿线已建气象站资源,新增站点与存量站点形成数据互补,避免重复建设。推动公路气象站与区域气象部门监测网联网,在台风、强对流等大范围灾害天气时,实现跨区域数据共享。同时在监测盲区增设移动气象站,与固定站点配合,形成动静结合的全域监测体系,进一步提升整体监测效率。
邮件联系我们:1769283299@qq.com
扫一扫,关注微信服务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