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山东竞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!
销售咨询热线:
15666889252
Article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不同路段的内涝积水监测站,为何数据差异会这么大?

不同路段的内涝积水监测站,为何数据差异会这么大?

更新时间:2025-09-12浏览:7次

  【JD-JS1】【竞道科技十年厂家,地埋式积水监测设备,自动预警,守护道路安全!厂家直发,更多优惠,欢迎询价!!!】。

  不同路段的内涝积水监测站,为何数据差异会这么大?

  在城市内涝监测中,常出现这样的现象:同一场暴雨过后,相邻两条路段的积水监测站数据相差悬殊 —— 有的路段积水深度仅 5 厘米,几小时内便消退;有的路段积水深度却达 50 厘米,持续一天仍未排净。这种显著的数据差异,并非监测设备故障,而是由路段自身条件、外部环境影响及监测系统特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背后藏着城市排水防涝的复杂逻辑。

  路段基础条件:积水 “先天差异" 的核心根源

  路段的地形地貌与排水设施配置,是决定积水监测数据差异的 “先天因素"。从地形来看,低洼路段与高地势路段的积水数据天然存在差距。城市中不少路段因历史规划或地质原因,形成天然洼地,如老城区的下坡路段、跨江桥梁下方的通道等。这些区域在降雨时易成为 “汇水点",雨水从周边高地势区域汇集而来,积水深度自然更高,消退速度也更慢。例如,某城市沿江路隧道口监测站,因地势比周边路面低 1.2 米,同场暴雨下积水深度达 42 厘米,而仅相距 300 米的平坦路段,积水深度仅 8 厘米。

内涝积水监测站

  从排水设施来看,管网规格与维护状况直接影响排水效率。新建主干道通常配备管径更大、布局更合理的排水管网,部分还设有雨水调蓄设施,能快速疏导雨水,积水数据相对平稳;而老旧街区的排水管网多为早年铺设,管径较小,且可能存在淤积、堵塞问题,雨水无法及时排出,导致监测站显示积水深度高、持续时间长。某城市老城区胡同内的监测站,因管网管径仅 300 毫米(新建道路多为 800 毫米),且年久未清淤,暴雨后积水深度达 35 厘米,消退时间比相邻新建路段长 6 倍。

  外部环境影响:积水 “后天差异" 的关键变量

  除了先天条件,路段周边的环境因素也会显著改变积水监测数据,形成 “后天差异"。一方面,周边硬化路面比例影响雨水汇流速度。商业区、主干道等区域,路面多为沥青、水泥硬化材质,雨水无法渗透,只能通过排水管网排出,短时间内大量雨水涌入,易导致监测站数据飙升;而学校、公园周边路段,因绿地、透水砖铺设面积大,雨水可部分渗透地下,减少地表径流量,积水深度相对较低。例如,某城市科技馆周边路段,因透水铺装占比达 40%,暴雨后积水深度仅 6 厘米,而对面全硬化的商业广场路段,积水深度达 22 厘米。

  另一方面,人为活动干扰也会改变积水情况。施工路段若未做好排水防护,易导致泥沙堵塞周边管网;部分路段因车辆违规停放、商户占用排水口,阻碍雨水排放,都会使监测站数据异常升高。2024 年某城市施工路段,因施工泥浆流入周边排水管网,导致相邻监测站积水深度达 38 厘米,而未受影响的平行路段,积水深度仅 10 厘米。

  监测系统特性:数据 “呈现差异" 的技术因素

  监测站自身的技术配置与安装规范,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数据差异。一是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同。若传感器安装在路段低洼处,监测到的积水深度会高于安装在路中或高处的设备;部分路段为精准监测风险,会在积水点与排水口分别安装传感器,两者数据自然存在差距。二是设备型号与精度差异。老旧监测站多采用普通液位传感器,精度在 1 - 2 厘米;新建智慧监测站则用高精度雷达传感器,精度达 0.1 厘米,同一路段不同设备可能出现细微数据差。不过,这种技术差异通常在合理范围内,不会造成悬殊差距,更多是对积水情况的精准补充。

  不同路段积水监测站的数据差异,本质是城市复杂环境的 “数据映射"。它既反映了地形、管网等基础设施的现状,也暴露了环境管理、人为活动中的问题。理解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,不仅能帮助公众正确看待监测数据,更能为市政部门精准治理内涝提供方向 —— 针对不同路段的短板,制定差异化的改造与管理方案,让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。


 

邮件联系我们:1769283299@qq.com

扫一扫,关注微信服务号
©2025 山东竞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鲁ICP备20021226号-3